肾癌,即肾细胞癌,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,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%~90%。肾癌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,但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出现血尿、腰痛、腹部肿块等症状。此外,还可能出现发热、乏力、体重下降、贫血等全身症状。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,腰痛多为钝痛并可能向下蔓延至腹部或大腿。腹部肿块通常在晚期出现,且多为无痛性。
美国Dana-Farber癌症研究所Choueiri等报告,与舒尼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相比,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优势持久,在长期随访中具有临床意义。(Lancet Oncol. 2023; 24: 228-238.)
CLEAR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、Ⅲ期、随机试验,自20个国家的200个研究点(医院和癌症中心)纳入未接受任何针对肾细胞癌全身性抗癌治疗(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或任何全身性在研抗癌药物)的、透明细胞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(≥18岁,卡氏评分≥70分),等比分予仑伐替尼(20 mg qd q21)联合帕博利珠单抗(200 mg q21)、仑伐替尼(18 mg qd)联合依维莫司(5 mg qd),或舒尼替尼单药(50 mg qd,用4周停2周),分层因素为地理区域和纪念斯隆·凯特琳癌症中心预后分组。主要终点为独立影像学审查根据RECIST v1.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。
2016年10月13日至2019年7月24日,CLEAR研究有1069例患者(筛选者有1417例)接受随机分配,中位年龄为62岁(IQR:55~69岁),其中女性273例(26%)。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、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组、舒尼替尼单药组分别入组患者355例(33%,其中男性255例)、357例(33%,本次更新分析中未报告)和357例(33%,其中男性275例)。
截至2020年8月28日的初步分析显示,与舒尼替尼相比,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改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PFS(HR=0.39,P<0.001)和总生存(OS:HR=0.66,P=0.005)。
截至2021年3月31日,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和舒尼替尼组关于PFS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.8个月(IQR:20.3~33.8个月)和19.4个月(IQR:5.5~32.5个月),中位PFS分别为23.3个月(95%CI 20.8~27.7个月)和9.2个月(95%CI 6.0~11.0个月;HR=0.42,95%CI 0.34~0.52);两组12个月、18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70.6% vs. 38.4%、57.2% vs. 31.2%和48.6% vs. 22.6%;两组分别有37%和62%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抗癌治疗,从随机分配到后续治疗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.8个月和7.1个月。
随着临床研究证据不断积累,晚期肾癌也将进入多样化选择时代,期待在真实世界中,通过精准的患者分层管理,可减少治疗毒副反应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。
扫一扫联系我们
获得更详细的医药咨询
扫一扫联系我们
获得更详细的医药咨询